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张 莉
    2018, 6(4): 2-5.
    双一流建设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应进行学科管理创新,创立语言服务学科;学院管理创新,创办外语产业学院;学术管理创新,创新外语跨学科研究。并对语言服务学科设置、外语产业学院管理、跨学科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向外语产业人才培养转变。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许洁静 秦丽莉 杨锺祺
    2018, 6(4): 6-10.
    在Larsen-Freeman的倡导下,运用动态系统理论进行二语习得研究成为一种新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动态系统理论,并对国内外该理论视角下展开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动态系统理论虽已广泛地应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中,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思路,并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巨大变革,但是无论从理论层面亦或实证研究层面该理论视域下的二语习得研究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 教学研究
    吕新博1 朱 琼2 张 姣3
    2018, 6(4): 11-15.
    本研究以中级英语水平学习者为受试,采用问卷调查和回溯相结合的方法,考察语篇阅读过程中主题熟悉度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加工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题熟悉度高对受试成功推理词汇具有积极影响。受试阅读主题熟悉度存在显著差异的语篇使其词汇推理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主题熟悉度促进读者成功推理词汇,受试阅读主题熟悉度较高语篇时,其词汇推理成功率显著高于其阅读主题熟悉度较低语篇时的词汇推理成功率。然而,在复杂的词汇推理过程中,主题熟悉度的作用较为有限,受到学习者语言水平、语篇难易度等其他读者因素和语篇因素的影响。
  • 教学研究
    赵晓平 王巧宁
    2018, 6(4): 16-22.
    本研究基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课程的具体情况,把在线语料库COCA应用到词汇学习和写作修改部分,探讨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外语学习者写作发展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某高校大一非英语专业两个班101名学生。研究采用了前测与后测的方法并且使用了SPSS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证研究,发现基于COCA的数据驱动式学习方法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更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者写作的流利性和准确性,但是在提高写作的复杂性方面没有占据明显的优势。研究最后建议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讨语料库与其它参考资源相结合长期融入英语课堂对学习者写作带来的影响。
  • 教学研究
    曹 宁
    2018, 6(4): 23-29.
    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尤其是中低水平学习者英语写作思辨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在大量文献阅读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开发设计了以主题句的有无、分论点的多寡及论点之后是否有论据支持等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客观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同时涵盖篇章连贯性。该系列指标计算简单、全面客观、成本低廉,尤其适合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并通过评价指标的计算使用,可以准确把握自己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和不足,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措施补救提高,很好地实现了教育教学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林 璐 宋盼盼
    2018, 6(4): 30-35.
    本文参照Langacker的主观性研究框架探讨英语副词again在句中不同位置的主观性差异。从美国历史语料库(COHA)中抽取语料1000例进行标注和观察发现,副词again在句中的位置分布有四类:句末、句中、句首和插入语位置,且主观性语义有明显强弱之分。在深度挖掘位置与主观性语义变化关系的同时,还原英语副词again语法化语义演变映射下的句法位置演变轨迹。
  • 语言研究
    徐 明
    2018, 6(4): 36-39.
    法律的规则和思想通过法律语言来表达,然而关于科技发展的法律语言系统还不完善,这对法律语言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本文运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科技发展与法律语言不平衡的状态,旨在探索法律语言制衡科技发展的策略。这将给法律体系、法律语言系统带来重要影响,法律引导下的科技也会呈现更好的发展态势。
  • 语言研究
    江 荻
    2018, 6(4): 40-44.
    随着范式战争的偃旗息鼓,将混合方法研究奉为“第三范式”的呼声日趋高涨。近年来,混合方法研究已经开始出现在语言教学、语用学等领域。当前,将混合方法与纵向研究相结合的纵向混合研究尚是一种全新的研究类型,其研究设计是混合方法设计在时间维度上的延展,且正呈现出设计模型化的趋势。
  • 语言研究
    王 伟
    2018, 6(4): 45-51.
    本研究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发表在我国外语类15种核心期刊的语料库文献(2001-2016)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本世纪以来,语料库研究逐渐受到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的重视,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出现了一批语料库研究的高产学者和高产机构,但整体研究力量比依然不平衡,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少数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外语院校的外语研究者和教师中。语料库已在外语教学和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语料库、翻译教学、中国学习者、语料库语言学、学习者语料库等是人们主要关注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语料库在未来的应用提出思考和建议。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王 斌 韩 炫
    2018, 6(4): 52-56.
    口译中有借助笔记符号辅助人脑记忆的习惯。文章在回顾动态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从时体心理空间构建过程的特征着手探索时体符号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时体心理空间构建过程呈现动态性、短暂性及连贯性等特征,其特征决定了时体符号的必要性。时体符号具有永久性,是“时间”概念的中转站。此外,时体具有连贯语篇的作用,时体符号承载了时体背后的认知,在口译笔记中缺失某些关键时体符号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偏离连贯。本研究对口译研究及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翻译研究
    朱昱煜 顾正阳
    2018, 6(4): 57-61.
    本文借助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这一认知理论,构建对汉语古诗词隐喻的英译过程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并通过按始源域与目标域的异同分类的实例分析,探究译者的实时认知整合操作过程,同时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主体地位。
  • 翻译研究
    蔡 洪 吴 文
    2018, 6(4): 62-66.
    电影片名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广告语体,包含了语言的形与意以及文化内涵。本研究发现香港、台湾及大陆两岸三地在奥斯卡电影的片名翻译中呈现不一样的风格,分别属于倾向于本土语言文化的自由翻译、倾向于影片内容的忠实翻译和倾向于源语片名的直接翻译;且两岸三地的影片译名呈现出趋异的发展趋势。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叶婉华
    2018, 6(4): 67-72.
    “慧?国游记”中格列佛对野胡的“使用”触犯了人类的伦理禁忌,通过对慧?、格列佛、野胡三者之间伦理关系的分析得知,格列佛此举的意图是要与人类进行伦理切割,使自己在理性的基础上与慧?种族属性趋同。斯威夫特在此提出了对纯以理性定义人类的质疑,并认为绝对理性只会导致人性的堕落。
  • 外国文学研究
    曹丽红 陈文铁
    2018, 6(4): 73-77.
    反常规叙事是叙事学领域的新兴话题。这类叙事中含有怪异的、不合逻辑的因素,超越了现实世界的范式。反常规叙事一方面包括尚未“常规化”的不可能元素,它们令读者产生陌生感和疑惑感;另一方面包括已经“常规化”的不可能元素,读者对“反常规”不再感到陌生或疑惑,而是很容易接受它们成为故事世界的一部分。本文首先梳理了反常规叙事的含义,并分析它所包含的“常规化”以及“未常规化”的反常规叙事两个方面的内容,接着分析了读者如何借助认知方法解读反常规叙事而成为“常规化”的方式,最后本文指出“常规化”解读对文类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 外国文学研究
    陈连贵
    2018, 6(4): 78-83.
    温妮弗蕾德·伊顿以日本署名创作了包括《紫藤之恋》在内的一系列日本风格浪漫小说,在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环境中逆流而动,获得商业成功。伊顿捕捉流行文化元素,以“异己”文学手段将对种族、性别和社会的思考融入作品,策略性选择叙事立场,组织叙事要素,实现作者——文本——市场的有效互动。《紫藤之恋》的商业化叙事策略既是顺应美国文学消费主义发展的现实之举,也是少数族裔在主流文化中寻找自我定位和发声的内在要求。
  • 书评
  • 书评
    于守刚1 刘宏刚2
    2018, 6(4): 84-87.
    《语言学习中的定向动机流——聚焦性干预框架》一书是著名心理语言学家Zolt?n D*rnyei与他的同事们的最新著作。该书介绍了全新的语言学习动机框架——定向动机流(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s,DMCs),详述了它的理论基础,结构框架以及应用价值,为未来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学习者动机研究以及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概述了该书的内容,指出了该书的特点,并就该书对二语习得研究的贡献展开讨论。
  • 书评
    吴 娜 郑东升
    2018, 6(4): 88-91.
    国际军事法庭历来备受世人关注,在这一多语审判过程中,翻译行为是决定审判正义性的重要因素。《战争法庭中笔译证据与口译证言:拉锯战》一书从翻译从业者的视角剖析了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中的翻译行为对庭审过程中诸多环节的影响,阐释了法庭译员虽处于庭审各方权利争夺拉锯战的中心,但在前南斯拉夫刑庭的翻译制度和道德规范共同制约下,译员仍能遵循准确、简洁、一致、严肃等翻译原则,确保了各方均享有平等的翻译权利。该书采用全新视角审视多语法庭运作机制,拓宽了多语庭审的研究视阈,引发翻译研究者的深思,也对中国涉外法庭审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书评
    吴玲兰
    2018, 6(4): 92-95.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机器翻译被广泛地应用于翻译市场,给翻译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同时拓展了翻译学的研究领域。《机器翻译》一书融合翻译教学与实践,深入探讨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和三种翻译模型,体现了机器翻译的技术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征。本文简述该书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其主要贡献、启示意义及不足之处,并指出机器翻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