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王 丹
    2020, 8(1): 2-7.
    本文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培养规格的阐述出发,重点分析高校外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构成,阐述非通用语专业学生在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周忠良
    2020, 8(1): 8-14.

    本研究基于认知负荷理论,考察了输入模态与练习频次对口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练习频次对口译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二次练习是频次效应发挥影响的最佳作用点;输入模态对口译质量影响显著,各频次不同输入模态间的口译质量差异显著;多模态输入方式对口译质量提升作用最大,双模态次之,单模态最小。重复练习与多模态输入方式均能有效减轻译员的认知负荷,提升译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多任务协调能力,从而改善整体口译质量。本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口译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 

  • 教学研究
    田秀坤 于 洋
    2020, 8(1): 15-19.

    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俄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高校的俄语词汇教学在教和学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方法陈旧,词汇脱离语境;学生在语言输出时词汇提取速度慢,用词不准确,言语表达汉化等。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词汇联想信息,以词块学习理论为依据,旨在引导教师注重词块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词块学习意识,加强词块积累,提高语言输出质量。

  • 教学研究
    端义镭
    2020, 8(1): 20-25.

    本文以三名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为研究个案,通过回溯访谈、学习日志和动机水平变化轨迹图,从二语自我导向与定向动机流的互动、重要他者的作用和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三方面分析定向动机流的特征。研究发现,定向动机流可由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或两者共同驱动,且理想二语自我可因动机流经历而产生和强化。重要他者的影响贯穿于动机流启动和维持的全过程。处于动机流之中的学习者情感状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积极情绪虽占主导地位,但有时可见消极情绪,学习者会有意识地使用自我调节策略去化解,以使动机流得以维持。

  • 教学研究
    蔡琴琴 赵秀艳 盖 洁
    2020, 8(1): 26-32.

    本研究通过多元智能问卷、学习策略问卷与半结构化访谈调查了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的多元智能与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通过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的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语言智能及空间智能较强,但数理逻辑智能较弱;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最常采用元认知策略、社交策略,最不擅长使用情感策略;学生的智能倾向与策略使用正相关,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多元智能情况。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张克定
    2020, 8(1): 33-39.

    本文根据王寅提出的体认语言学中的“现实—认知—语言”原则提出“现实 体认者 语言”原则,探讨了抽象位移事件的体认性,语言编码与路径突显。抽象位移事件的形成取决于抽象实体的物质实体化和可动化这一隐喻性体认机制。体认者对这种位移事件的语言编码必须包括位移事件所涉及的位移体、参照实体、位移和路径四个基本要素,对抽象位移事件所激活的“起点-路径-终点”意象图式的语言编码可以采用最大窗口化或部分窗口化的方式,前者突显位移主体和整个路径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后者突显位移主体与部分路径之间的动态空间关系。

  • 语言研究
    楚行军
    2020, 8(1): 40-45.

    平克的语言进化研究在其跨学科学术理论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其语言进化思想可以概括为:(1)语言能力是进化而来的众多人类本能之一;(2)语言是一种对认知小生境的适应,主要来自自然选择的塑造;(3)语言产生的选择优势在于更好地交流叙事性信息。平克与乔姆斯基和迪肯等其他学者对语言进化的认识存在某些共性的同时,也呈现明显的区别。他的语言进化观点根植于进化心理学,是进化心理学基本主张在语言进化研究中的体现,对进化语言学和生物语言学发展的深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语言研究
    汪义忻 刘风光
    2020, 8(1): 46-50.

    本研究基于Culpeper不礼貌理论模式与Thomas语用失误理论,以60篇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即兴演讲语篇为语料,对其不礼貌策略语用失误的话语进行阐析。研究首先论证了此类演讲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语用失误出现频次与选手的语言水平呈反相关关系,随后发现导致语用失误的不礼貌策略主要集中于消极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最后分析其动因。本研究为英语演讲语篇的分析探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黄 勤 余 果
    2020, 8(1): 54-59.
    基于语境顺应论和“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评价模式,从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两个层面分析《老明的故事》王际真英译本中的对话英译策略。研究发现,为了顺应原文语言语境,译者在翻译多义词时大多采取了直译方法,其译者行为偏向“求真”。但考虑到原作与译作交际语境的差异,在翻译一些中国文化中的特有表达用语时,采取了不同翻译策略:具体而言,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心理世界与社交世界,主要采取了归化或意译,其译者行为倾向于“务实”。
  • 专题研究
    赵国月 高晓仙
    2020, 8(1): 60-64.
    非虚构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类,因为纪实,不同于传统的虚构文学,又因具有文学性,不同于纯粹的应用文文本。综合考量,文本的“信息功能”占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导地位,因此非虚构文学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兼有“表达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特征。基于此,不论是译者还是译评者,应从非虚构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信息功能”入手,兼顾文本的次要功能——“表达功能”和“感染功能”,选择相应的译者行为模式或批评范式,即主要以文本内容“求真”、语言形式“务实”为主,以语言形式“求真”、文本内容“务实”间或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务实”为辅。
  • 专题研究
    潘 冬
    2020, 8(1): 65-70.
    翻译是一种理性参与的实践活动,译者行为是译者理性操控的结果。本文以伍尔芙小说《达洛维夫人》转述话语汉译为个案,分析理性对译者行为的影响。在“真实性”“真诚性”和“正当性”三大有效性的指导下,译者“语言内”求真,“语言外”务实,同时兼顾译文的合理性。三个有效性要求共存于翻译实践,会因具体的翻译语境而凸显,由此生成译内或译外行为,促生译文的合理度。
  • 专题研究
    罗 静 吕文澎
    2020, 8(1): 71-75.
    文化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之“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1个英译本为例,探讨文化意象“天”的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发现国内外译者求真于“作者/原文”的努力高于务实于“读者/社会”之努力,可谓“意美”为上,其行为符合文学翻译“求真为本、求真兼顾务实”的一般译者行为规律,据此可为中国诗词翻译研究及文化核心关键词的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吴梦蕾
    2020, 8(1): 76-83.
    欧洲“汉语热”一直在升温,在法国,这一热潮更是从民间蔓延至官方机构。法国中文国际班(ISC)的开设是法国汉语教育的一个里程碑,不仅提高了汉语在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是汉语教学在法国正规教育体制中一次质的提升。法国中文国际班作为双语双文化课程,其课程理念、体系、内容与评价方法反映出了当代法国外语教学政策的一些特点:促进多种外语学习、尊重外语地缘性、注重地区语言教育、语言技能与文化知识并进、课程改革与考核评价体系相结合等,这些都对我国外语教学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成燕帆1 郭书彩2
    2020, 8(1): 84-90.
    在对外汉语教学(TCFL①) 的不同课段,教师持有多种语用身份。教师选择不同的言语行为策略,旨在塑造不同的语用身份,以鼓励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兴起,相关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文章通过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会话进行语用分析,探究Searle的五类言语行为在教师语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时组织使用指令类和宣告类言语行为,能塑造“权威者”身份;在知识讲解时使用阐述类言语行为,利于塑造“博学者”和“同伴”身份;在评价学生时使用表达类言语行为,能够塑造“评估者”和“同伴”身份;承诺类言语行为则有助于“辅助者”身份的建构。此外,文章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比了课堂上不同言语行为下学生的互动表现和对教师的态度,鉴于师生间的地域、文化以及身份差异,文章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施指令类言语行为时,应多使用请求行为,减少命令行为,而在使用命令行为时可采用略复杂的实现方式。
  •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杜瑞增
    2020, 8(1): 91-96.
    国际汉语教学的本土化是汉语国际推广的大势所趋,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教学大纲的本土化又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域外进行的汉语教学,既需要有面向世界范围的大家普遍认同的通用课程大纲,也需要有适合当地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的本土化大纲和相应的评估标准。《韩国初中汉语教学大纲》已经在本土化方面做了有效尝试,研究他国制定的汉语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为国际汉语教学的国别化和本土化提供借鉴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