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常俊跃
    2014, 2(2): 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业培养目标不仅决定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而且也是制定培养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实施专业教育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中60个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我国大陆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设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关注了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指出了我国大陆地区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设定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郝成淼
    2014, 2(2): 8-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出现了有关"外语热"的激烈争议。本文从外语教育政策角度,首先对作为外语教育政策实践基础的"外语热"现象进行了解析,然后着眼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基础进行了"外语热"价值判断,最后提出建构系统的外语教育政策以使我国外语教育走向常态。
  • 教学研究
    吴文
    2014, 2(2): 1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关注的焦点。国外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Gardner等人提出的外语学习动机经典理论、90年代学者们对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焦点转向实验性研究以及21世纪的研究内容新发现。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既有研究可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参考和指明前行的方向。
  • 教学研究
    黄崇岭; Odile Schneider-Mizony;
    2014, 2(2): 20-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高等教育英语化现象不断升温,这也成了德国高校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人们对这一现象褒贬不一。本文以"语言"为着眼点详细介绍了德国高校英语课程的情况,并以若干位已回国的英文课程接受者的经历为依据着重分析了中国学生的留德动机,力求实事求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这一现象。最后,论文探讨了德语作为外语(DaF)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 教学研究
    张伟平
    2014, 2(2): 26-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外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为出发点,探讨了外语教学中教师作为中介者对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关注度,指出在时下深受欢迎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中介过多关注学生的认知方面,情感方面关注不够,建议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出发审视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提出教学时通过采取真实的交际性活动有助于在外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情感中介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 教学研究
    汪琴
    2014, 2(2): 32-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借助英国英语语料库(CLOB)和英国学术英语语料库(BAWE)中的部分语料,调查了二语学习者和母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连接副词的使用特征。结果显示,两类学习者的连接副词使用总频率及语义类别都显著高于母语专业作者;二语学习者和母语学习者都依赖于高频连接副词来实现语篇衔接,但前者连接副词的使用总频率、超用词数量均高于后者,而且存在"besides"一词的误用;两类学习者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及医学中使用连接副词的总频率及语义类别分布都不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连接副词的语义分布在三类人群中和四大学科中基本一致:呈现增补>转折>因果>顺序的基本趋势。本研究说明了学习者普遍存在连接副词过度使用和语义上差别辨析不够的现象,并揭示了学术写作中副词连接手段分布的规律。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陈婧
    2014, 2(2): 38-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的隐喻是话语者有意识的话语选择,可以实现社会关系和社会身份的构建。本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任总干事的50篇英语演讲为语料,分析隐喻的选择如何实现国际机构的身份构建。结果表明:语料中的隐喻有助于塑造一个有目标、有策略、有效率、全身心投入人类事业的国际组织形象,实现国际机构存在的合理化和合法化。
  • 语言研究
    马志刚
    2014, 2(2): 43-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句法学近期依据可解读性把特征区分为可解读的语义特征和不可解读的句法特征,目的是为了探讨二者在句法结构的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而有些二语研究者认为,目前的二语研究对中介语习得表现的解释力差强人意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从语义和句法维度对测试材料加以区分。本研究通过区分语义测试材料和句法测试材料,进一步调查了英语存现结构不同变体形式的二语习得状况。结果显示:1)随机抽取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受试对五类测试句型的判断结果基本一致,任何两个受试组之间的对比都无显著差异;2)语义测试材料和句法测试材料隶属不同类别的中介语事实说明,语言测试材料的精细化能明确地显现出性质有别的语言特征对二语习得过程的迥异影响。
  • 语言研究
    王天翼; 甘霖;
    2014, 2(2): 50-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汉语界对于汉语动量构式的研究颇多,但对于汉语动量拷贝构式的研究则乏善可陈。本文基于1173条汉语动量拷贝构式的封闭语料库,运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相关理论,尝试建立事件域多重传承模型,解释汉语动量拷贝构式的形成机制;并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分析了汉语动量拷贝构式的特征,以此进一步佐证事件域多重传承模型对于动量拷贝构式形成机制的解释力。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姜欣; 赵琪;
    2014, 2(2): 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典籍文本历史久远、互文现象纷繁,理解中的"前见"复杂,因此典籍翻译要求多元的"对话"和多维的"视域融合"。从诠释学的角度来看,施莱尔马赫的"重构论"、狄尔泰的"移情体验观"、海德格尔的"事实性存在"等都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理解的本质和诠释过程的认识,伽达默尔的"历史性理解"与典籍翻译的历史性更加契合,他的哲学诠释学核心观点"视域融合"可为典籍翻译过程中的对话、沟通和理解拓宽研究思路。本文阐述了诠释学与典籍文本研究的渊源与契合,对近10年来的相关研究应用进行了梳理,指出这一哲学理论对于典籍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发展空间。
  • 翻译研究
    齐涛云
    2014, 2(2): 59-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关联的角度研究了口译学习和实践中常用的听辨策略。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为明示推理的过程,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包含两个这样的过程。文章首先从关联的视角对口译交际和口译听辨过程进行了描述,提炼出了影响听辨效果的三个因子,即:口译员认知语境、辨音解码所需能量和信息存储所需能量;在此基础上从"口译交际开始之前"和"口译交际过程之中"两个时间维度阐释了各种策略通过作用不同因子影响听辨效果的机制,从而解释了这些策略的理论合理性。
  • 翻译研究
    沈学甫; 吕元
    2014, 2(2): 64-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张培基散文翻译的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出发,在探讨解释学理论中的"理解的前结构"和"视域融合"两大概念来源的基础之上,主要研究张培基先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问题。"理解的前结构"对张先生选择译介对象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视域融合"对张先生在词汇、句法和风格三方面处理译文的策略产生了重要影响。
  • 翻译研究
    杨丽娟; 李莹
    2014, 2(2): 68-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孕育着民族或地域文化。贾平凹小说文风简洁、地域特色浓郁,提高其英译本的翻译质量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分析《天狗》的英译,依据翻译生态环境探讨译者的适应性选择,探究译本可否被称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李文萍; 白苡萱
    2014, 2(2): 76-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尔维娅·普拉斯是20世纪美国自白派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独特的生活经历促成了她独特的诗歌风格。痛苦的个人体验带给她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普拉斯的很多诗都以家庭关系为背景,尤其是以对父爱缺失和对母亲复杂情感的主题为主。普拉斯探索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悲剧性情感。本文以库克的图式理论为视角,对普拉斯家庭诗中体现的痛苦进行文本解读,探究诗中复杂矛盾的父女与母女之间的关系。普拉斯的痛苦体验和家庭关系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反映现代家庭生活中的危机。
  • 外国文学研究
    韩亚元
    2014, 2(2): 82-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越界是印度作家阿兰达蒂·洛伊的小说《微物之神》的主题之一。本文结合后结构主义的辖域化与解辖域化的理论,在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逾越行为的基础上,比较阿耶门连三代人的越界行为的不同,进而分析印度几代人追求自由、平等的不懈努力,以及洛伊对建立印度社会新秩序的憧憬和希望。
  • 外国文学研究
    詹书权; 陈爱华
    2014, 2(2): 86-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无所依》不只是一部黑色犯罪小说。在警匪追逐的表象、死亡游戏的外衣下,科马克·麦卡锡充分宣示了自己的宗教伦理观,呈现了一个上帝退隐、撒旦复出后信仰缺失、罪恶横行、混乱不堪的现实世界以及上帝和撒旦各自的代言人为了争夺人的信仰而展开的一场特殊较量。作者借宗教隐喻对美国的社会问题进行反思.希冀精神信仰和人性中善的回归。
  • 书评
  • 书评
    马应聪
    2014, 2(2): 9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知语言学与相邻相关学科的交叉及其理论的延伸扩展成为当前该学科发展的自然趋向和必由之路。Mario等人于2011年主编的《认知语言学:趋同与延伸》围绕主题"趋同与延伸"展开论述,收集了目前该方面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概述此论文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对其特点作简要评论。
  • 信息快递
  • 信息快递
    2014, 2(2): 9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