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刘玉梅
    2015, 3(3): 2-9.
    本文以超学科理念为视角反思我国英语类专业建设的利弊,指出英语类专业超学科建设在优化和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然后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专业融合建设为例,探讨超学科理念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构想与实践,为英语类专业的超学科发展提供一些探索性建议。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苏立昌
    2015, 3(3): 10-10.
  • 专题研究
    苏立昌
    2015, 3(3): 11-16.
    本文从宏观角度探讨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意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意义。文章从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意义理论的理论特征,对外语教学的意义,该理论在语言教学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怎样应用这些意义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等几个层面,对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意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专题研究
    李建波
    2015, 3(3): 17-21.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语言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语言输出的角度考察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隐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输出维度的隐喻能力普遍较低;2)英、汉概念隐喻在形式与意义表述关系上的差异是造成概念隐喻误用的原因之一;3)学习者的隐喻意识是影响目标语隐喻能力发展的因素之一。
  • 专题研究
    贾冬梅
    2015, 3(3): 22-26.
    大量概念隐喻以概念借代为基础发展而来,形成借代-隐喻连续体,其理据在于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某种共同特征,人们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体验有相同之处。在英语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借代-隐喻连续体有助于学生把握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目标概念的语义拓展网络,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 专题研究
    陈晓 吴格奇
    2015, 3(3): 27-32.
    语法隐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名词化和动词化。本文分析了旅游英语教材《模拟导游教程》中的名词化和动词化现象。为了研究的准确性和方便性,特将教材分为两大类:导游工作流程与业务技巧类语篇和景点及文化类语篇。分析结果表明,景点及文化类语篇中名词化更为常见,体现了名词化具有增加语言表达的正式性、抽象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等特征。此外,名词化的功能主要体现为:使语篇的措辞多样化;使表达更加简短紧凑;体现导游和游客之间的礼貌;使语篇显得正式;模糊行为主体等。动词化在两类语篇中出现的频次很少,分布不均。本文最后探讨了语法隐喻现象对旅游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 专题研究
    彭卓
    2015, 3(3): 33-39.
    本文评述了七种隐喻理论在阐释英语名词性隐喻结构不可逆性方面的利弊,并提出凸显整合模型,认为本体凸显导致隐喻的层创意义具有本体指向性,因而本体的变换会导致层创结构的变更,继而会致使隐喻产生不同的交际意义和功能,因此英语名词性隐喻具有不可逆性。在凸显整合模型中,语境、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是影响英语隐喻不可逆性的重要因素。
  • 专题研究
    苗德成
    2015, 3(3): 40-44.
    模因的可被模仿、复制和传播在语言文化中可以体现在语言的内层概念信息特征和外层交际语境构件上。分析模因的隐喻认知过程,认为语言模因传播的隐喻机制可分为:内潜映射和复现杂糅。同一概念域的内潜概念信息受到交际具体新语境的激发产生信息特征变异并在交际的不同信息宿主间完成内潜映射的隐喻认知;内潜映射的概念与交际语境结合,通过概念杂糅形成新的概念意义,然后在模因的具体新语境下复现杂糅以实现信息传播和完成交际意义行为认知表达。探究模因传播的隐喻机制,可以明晰语言在交际活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张翼孙建华
    2015, 3(3): 45-51.
    本文介绍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施的面向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出应用技术型大学中大学英语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必须与专业学科和产业需求接轨的发展阶段,专门用途英语(EAP)教学理论与国际工程学科CDIO创新教育理念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人文与科技的相互渗透与协调发展。基于这种跨学科的教育理论融合,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建设一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教学管理团队及关联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为社会和产业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卓越工程人才。
  • 教学研究
    高宪礼
    2015, 3(3): 52-57.
    以计算机为中介的教学在外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引入课堂,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其焦虑的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网络辅助英语写作学习中,计算机焦虑感对学生写作反馈方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与写作成绩之间的关系。有127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参与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作文反馈方式的选择会随其计算机焦虑水平而变化;同时还表明学生的写作成绩与其选择不同反馈方式之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高莉娟
    2015, 3(3): 58-61.
    伽达默尔指出,作为人类存在和理解的普遍媒介,语言使解释学实现了本体论转折。语言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核心问题。理解就是解释者和本文之间的无穷的语言游戏和对话过程。本文从语言与理解、语言的对话逻辑与游戏学说、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三个方面来论述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语言维度。通过论述伽达默尔解释学的语言本体论观点,使哲学解释学走向了实践,表明哲学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语言研究
    徐承萍
    2015, 3(3): 62-68.
    本文针对英语中的三论元反身使役动词进行句法-语义接口分析和讨论。语料表明,三论元反身使役动词来源于拉丁语语系,是语言接触的结果;语义成分分析发现,三论元反身使役动词之间具有语义成分关联关系;动词体态三维模型显示,三论元反身使役动词产生的结构包含多个子事件,不同子事件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力量传输关系。在论元结构的构式理论框架下,分析发现,三论元反身使役动词的句法-语义映射深层的认识动因,认知过程中对人的精神存在和物质存在的范畴化是解读反身使役动词独特句法特点的基础。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蒋跃董贺
    2015, 3(3): 69-74.
    特定语言特征的使用频率在统计上的差异会导致语言风格的差异。为观察计量特征在人工译文和机器在线译文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本文自建了源于第14~25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英译汉的人工参考译文和机器在线译文的小型语料库。然后,统计分析两种译文中的13个汉语计量特征的分布,发现了5个分布差异显著的语言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译文和机器在线译文的语言风格存在显著差异。人工翻译的副词和各类惯用语(尤其是四字成语)比例较高,使用灵活,在句式选择上较频繁地使用感叹句。相比之下,机器在线翻译较少使用副词和惯用语,但其代词和助词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人工翻译。总体来说,人工译文语言生动、措辞严谨、富有感情、文学欣赏性很高,风格明显;而在线译文语言简单重复、翻译腔明显、风格显枯燥乏味。这些差异表明计量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别人机译文的风格特征。
  • 翻译研究
    魏海波
    2015, 3(3): 75-81.
    对译者创造性的解读不仅有助于认识翻译的主客观性,而且有利于译者自觉把握规律,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本文从模因论视角,探讨了跨语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发挥译者创造性,译者创造性的触发机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发挥译者创造性等问题,认为构建成功译语模因的关键在于发挥译者创造性,试图为译者创造性提供新的解读。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黄然
    2015, 3(3): 82-87.
    本文运用阿希斯·南迪和霍米·巴巴的文化理论来研究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穷乡僻壤》、《新领地》和《热与尘》中的文化商榷问题。研究发现,虽然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中的西方人和印度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殖民主义心理创伤,并倾向于把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对立起来,苦苦追寻自身的文化本质和文化渊源;但是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等细节却反映了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间的差异、混合和持久商榷。因此,混合文化是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互相尊重和商榷是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 外国文学研究
    刘颖傅琪
    2015, 3(3): 88-92.
    现实主义作家施笃姆的小说《白马骑者》是德语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独特的叙事策略赋予小说完全的开放性和深刻的内涵。文章从叙事层面的框型结构入手,首先探讨叙述者所讲述内容的真实性,提出小学教员和女管家不同视角和立场的叙事模式表现了叙述的可能性和事实的建构性。文章认为,小说中理性故事和鬼怪传说的话语竞争不仅置故事的真实性于悬疑之中,也是对市民社会以成就和地位为目标的价值追求所进行的反思。
  • 书评
  • 书评
    王晓庆
    2015, 3(3): 93-97.
    本文介绍了《I-语言:作为认知科学的语言学概论》(第二版)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I-语言"的基本概念,I-语言的语言学表征及其运算方式以及语言与哲学的相关问题等。本书紧跟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及生物语言学思想,探讨了语言学研究与认知科学及心智哲学的相关影响与渗透。最后,本文对该书的特色,包括主旨思想(生物语言学)写作技巧以及意义进行简评,并对第二版中所做的更新和修订进行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