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邵名莉
    2015, 3(4): 2-6.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未来是向学术英语还是通识英语方向发展,学者们至今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双方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二者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因此得出通识英语和学术英语不仅不相互冲突,反而可以互为补充,共同构成未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结论。基于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未来大学英语应当走以"学术英语"为主导,"通识英语"为必要补充,"通用英语"为选择性保留的发展方向。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尚必武
    2015, 3(4): 7-7.
    <正>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浪潮以及多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洗礼,二十一世纪的族裔文学显得愈加生机勃勃,在从"边缘"到"中心"急速迈进的道路上,发展成为世界文坛上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与此同时,族裔文学研究也迎来了较为旺盛的发展势头,有关族裔文学的论文、专著和研究课题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关于二十一世纪的族裔文学创
  • 专题研究
    程梅李静
    2015, 3(4): 8-13.
    卡夫卡的《中国万里长城》和汤亭亭的《女勇士》都使用了种种"野蛮"叙事,如松散的结构、前后矛盾的结论、错误的历史事实、虚构的真相等。在当今政治经济秩片下,这些"野蛮"因素的某些负面内涵却产生了积极意义,为实现西方与非西方、"文明"与"野蛮"的对话提供了可能。两部作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对话形式:卡夫卡的分段修建的长城为野蛮因素侵入文明体系留下了通道,汤亭亭借助中国历史诗歌《胡茄十八拍》表现了"文明"与"野蛮"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 专题研究
    吕春媚王春燕
    2015, 3(4): 14-18.
    作为奥古斯特·威尔逊《匹兹堡系列》的代表作之一,《篱笆》展现了以迈克森一家为代表的非裔美国人的现实生存空间。本文以列式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心理空间三大维度解读该作品,试图阐释物理空间对非裔美国人构建自我身份的重要性,并探究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空间下,对寻求身份定位所做的努力与挣扎,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在多重空间的禁锢下,回归与传承传统文化是非裔美国人获得独立心理空间的唯一途径。
  • 专题研究
    王化菊
    2015, 3(4): 19-24.
    《秀拉》中主人公的死因仍是个未解之谜。本文把该小说放在勒内·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视域下,发现秀拉的种种看似叛逆的行为本质上都是她模仿周围人欲望的产物。秀拉是模仿欲望的化身。她的死亡一方面是模仿和竞争行为导致社会混乱、她本人被指控为替罪羊的客观结果,另一方面是她的模仿欲望屡屡受挫,用终极办法超越这种欲望的主观选择。《秀拉》是莫里森对人们模仿欲望的警醒,对替罪羊机制的谴责。
  • 专题研究
    周小进
    2015, 3(4): 25-30.
    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逆向反思土著与白人关系这一潮流的影响,《吉米·布莱克史密斯之歌》这部小说对殖民关系中个体文化生存状态的关注,未获得评论界充分认识。本文从后殖民的视角,借用"陌生人"的社会学概念,通过文本分析,认为小说一方面谴责了殖民者对土著部族的文化殖民,另一方面,也从本体论上消解了白人/黑人、殖民者/被殖民者、文明/野蛮等二元对立。同时,本文认为,小说将"陌生人"作为一种自在的文化生存状态提出来,为后殖民的文化身份研究增添了新的维度。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边立志车丽娟
    2015, 3(4): 31-36.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现在已经成为专门用途英语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同时在商务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要想有效地解决现存的这些问题,首先要以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本学科进行科学的定位;其次要根据学科定位恰当地总结教学原则,改进教学方法,并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价,以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 教学研究
    彭剑娥
    2015, 3(4): 37-42.
    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正从早期的关注教师知识、教学能力等转向以"全人"视角,关注教师的信念、情感、职业诉求等专业发展研究,尤其适用生态学的理论视角。生态学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其中,美国心理学家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模型将影响个体发展的生态环境看作一组同心的、嵌套的系统,根据与个体的密切程度依次分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大系统,并且纳入时间系统。生态学理论对于探讨如何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良性、积极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 教学研究
    刘丽敏
    2015, 3(4): 43-48.
    本研究基于"跨洋互动"这一交流平台,运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在语言结构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差异。通过SPSS卡方检验,笔者发现双方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差异显著。具体发现如下:(1)英语本族语者实施建议言语行为的频率非常高,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则相对较少;(2)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都倾向于用含情态动词和半情态动词的结构,但是其主语和情态动词的类型却没有英语本族语者丰富;(3)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祈使句的频率远远低于英语本族语者,但是施为句却使用得非常多;(4)总体来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没有英语本族语者直接,这一发现完全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研究。鉴于这些差异,笔者提出,中国英语教师不仅要教语言结构本身,而且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语境下使用不同的句法结构。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杨烈祥
    2015, 3(4): 49-54.
    探索人类语言种系和个体发育等物种特质是生物语言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自然科的普遍性暗示了语言的生物普遍性。人类在漫长演化过程中获得的递归合运算是语言的普遍算机制,运算结果分别联系了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演化认识论是语言种系发育的哲学基础语言知识是人类演化的结果,具有天赋性和遗传性。语言生物属性决定了生物语言学应当采方法论自然主义研究路线。
  • 语言研究
    马志刚唐言
    2015, 3(4): 55-61.
    岛屿限制条件在中介语语法中是否具有心理现实性被视为诊断中介语是否隶属自然语言的核心语法现象之一。基于现有研究对两类复杂NP岛屿和两类WH岛屿呈现出不同中介语表现的陈述,本研究区分强、弱岛屿结构并对以不同方式接受输入的二语学习者实施了系统性实证调查。基于多元方差分析的前后测对比结果表明,关系从句复杂NP岛屿结构、同位语从句复杂NP岛屿结构以及WH可阻断型岛屿结构可能因自变量水平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研究试图说明,与母语语法被视为一种客观实体不同,中介语语法可能是一种更容易被语言本体外因素所影响的心理客体。
  • 语言研究
    王冬梅
    2015, 3(4): 62-67.
    国际经济交流对法律英语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但法律英语教什么、怎么教,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仍然没有统一的大纲可循。鉴于专门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本文参照语料库语言学建库原则,以及专门用途语料库建库指南,探讨了法律英语语料库的设计,及其在法律英语教学中的潜在应用。法律英语语料库,作为专门用途语料库,也需遵循针对性、代表性、均衡性原则,只是其代表性和均衡性,是通过体裁范围和术语"饱和度"来体现,而不是通过文本抽样来体现。法律英语语料库研制的意义在于,其对法律英语词汇大纲制定、对法律英语教什么、怎么教也会提供部分答案。
  • 语言研究
    许文涛
    2015, 3(4): 68-75.
    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意义研究中关于作者与读者主体间关系的研究引起了较多的关注,然而在书评这一特殊语篇的研究中尚未系统而较深入地探讨其中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理论,提出了作者-读者关系描述模式,包括结盟、团结、中立、疏远、不结盟,构成了作者-读者关系的人际关系渐进体,指出了实现一定作者-读者关系类型的介入资源,并运用该模式在书评中进一步讨论了作者-读者关系分析网络,然后以15篇书评为例,运用语料库方法,分析了书评中的作者-读者关系,结果显示书评作者倾向于与原著作者保持中立或者团结的关系,以相对客观地引介原著;书评作者与书评读者主要通过团结实现互动。这为解读书评的策略性人际互动提供了新的阐释视角。
  • 语言研究
    梁诗霆
    2015, 3(4): 76-79.
    信息技术的提高对近十年词典编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中国知网2005—2014十年间收录在核心期刊中有关英语专业词典编纂的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我国外向型英语词典编纂的现状,分析了词典编纂的成就、问题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词典和纸质词典的结合还不够,语料库在词典编纂方面的优势还未完全发挥出,需要加强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技术的研究。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蔡华卞钰涵
    2015, 3(4): 80-89.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中国文学真正跻身于世界文坛,而英译者葛浩文教授"让中国文学披上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的"翻译重述"策略对此助益颇多。本文运用语言学习策略"重述"法来审视葛教授莫言作品英译本,研究其跨文化交际翻译的变译现象。
  • 翻译研究
    赵勇刘兰婷
    2015, 3(4): 88-91.
    翻译质量评价问题一直是译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基于读者反应论,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李白《送友人》的八种译本,检验这些译本对目标语读者产生的不同反应,以期检验目标语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本文期望通过说明读者反应论在翻译评价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来提出翻译质量评价的一种可行性方法。我们希望,翻译研究,特别是译本比较和分析,应尽量避免过于主观的个人意见或随感式的比较分析,尽可能地建立一定程度客观可靠的评价标准。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方岚
    2015, 3(4): 93-97.
    《听力语音学:语流中的语音解码教学》一书借用语音学的框架和概念来描述自然语言(spontaneous speech)的语音特征,阐明EFL听力教学必须教习自然语言中语音解码技巧的主张。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全书所用的框架"window on speech";第二部分描述即时语言的语音特征;第三部分说明口音、身份和情绪等因素与听力语音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提出了具体的听力教学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全书各章的主要内容,并评价了它在听力教学实践和听力研究理论方面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