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王立非 崔 璨
    2018, 6(3): 2-6.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管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应进行学科管理创新,创立语言服务学科;学院管理创新,创办外语产业学院;学术管理创新,创新外语跨学科研究。并对语言服务学科设置、外语产业学院管理、跨学科研究方向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以推动我国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向外语产业人才培养转变。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龚 兵
    2018, 6(3): 7-14.
    为了验证5000个词族的词汇阈限和56%的最低学术阅读理解阈限,本研究以拥有3000个和5000个以上词汇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受试,采用SPSS21.0对词汇量、阅读词汇能力和学术阅读理解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词汇量、词汇分布、词汇能力、文本覆盖率与学术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借此回答4700个词汇能否成为国内高校CBI开课的起点问题。结果显示,3000个词族的学术理解能力为26.2%,5000词族为37.7%,远低于56%的学术理解阈限。本文指出,4700个词汇量不能成为CBI教学起点,国内高校应量力而行。
  • 教学研究
    彭 华
    2018, 6(3): 15-21.
    近几年来,虽然众多学术类课程教师十分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学术英语口头交流能力,但却面临着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困境。笔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之外,增设课外观摩任务,以便拓展教学资源,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学术会议发言特征的敏感性。笔者通过MAXQDA Analytics Pro分析学生撰写的观摩报告,得出学生观摩过程中的关注点,同时也分析了关注点与学习者特征和会议特征的关联性。尽管研究结果仍需进一步探讨,但是对大学学术口语课程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教学研究
    吴伟华
    2018, 6(3): 22-28.
    本文以学科内容为依托,融合文秋芳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一套依托学科内容输入来提升输出能力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既可完成通用英语要求的夯实语言基础和培养人文意识的任务,又可实现专门用途英语倡导的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功能,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 教学研究
    徐 忆1 夏 洋2
    2018, 6(3): 29-34.
    本研究调查“国培计划”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职场学习的作用,研究工具包括自制问卷、半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实践反思、教学研究、视听阅读、研讨互助、观摩交流、技术辅助和教研学习是教师职场学习的七个主要途径。在训后返岗实践阶段,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频率明显增加。基于个人学习需求,教师通过教学互动过程再建构和内化培训所学,完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改变认知,促进专业发展。
  • 教学研究
    端义镭
    2018, 6(3): 35-40.
    随着二语动机研究进入社会动态阶段,动机的动态性、复杂性和情境化特征已成共识,因此凸显时间、环境敏感性和非线性发展的动态系统理论可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者在放弃线性因果关系研究范式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动态系统研究范式可操作化的问题。较为可行的对策是遵循解释与预测分离的思路,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采用回溯质性建模法、跟踪访谈、微变化法、跟踪混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并可综合使用多种动态系统研究特有的数据分析方法。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赵英杉 刘风光
    2018, 6(3): 41-46.
    法庭言语近年来逐渐发展为显学。法庭言语的说服力是法庭上胜诉的决定性因素。从语用学视角探讨法庭言语的取效行为可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以四部英美剧中的法庭话语为语料,探讨法庭言语的特征、语力及取效行为。研究发现,法庭言语包含充足的案件法律事实,其他方的言语参与以及影响范围的扩大,使之涉及到一个群体。因此,丰富的法律事实+他人的参与程度+将影响对象扩大为群体=具有说服力的法庭言语。
  • 语言研究
    王世龙
    2018, 6(3): 47-53.
    本文利用语段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地位问题。通过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比较,我们提出:句法生成过程中,形容词同名词、动词一样也产生投射生成语段,和其他成分(名词、动词等)合并,生成更大的句法对象。形容词作谓语,其地位是和动词投射VP一样,和V等合并生成VP,然后生成TP,其结构类似于小句结构。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名词,附加到名词短语。名词短语中“的”出现产生投射DeP,而形容词附加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形容词作补语有两种情况,或和动词合并,构成更大的动词成分;或合并为小句结构。形容词修饰动词,作为附加语合并到动词短语,作状语成分。
  • 语言研究
    吴梦宇
    2018, 6(3): 54-58.
    自文化转向后,文本研究仿佛成了明日黄花,但对文本外部因素的研究又不可避免地滋生出文学主体性丧失的焦虑。意指作为一个语言学概念,在后结构主义的浪潮中已经被淹没了,笔者在阅读诸多大家著作时,发现意指还隐身其中,在互文性相关理论中表现尤甚,它从文本关系出发结合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探讨文本之间的关系,实则是对意指过程的一种表象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作为符号的文本、文本的背景化和社会性、焦虑和出路来探讨文本关系中意指过程构建的基础、影响的因素,意在彰显文化研究的大潮中潜在的文本研究。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李 洋1 霍雨佳2
    2018, 6(3): 59-64.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岭南文化精品外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实现“中国梦”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根基,论证岭南文化精品外译的重要性,准确定位岭南文化精品的概念内涵,分析当前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困境,并从文化产业角度探讨岭南文化精品的外译对策,以期巩固和扩大岭南文化的对外传播效果,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国策。
  • 翻译研究
    杨红旗 朱明慧
    2018, 6(3): 64-70.
    本文以16名学生译员的汉英交替口译转写文本为对象,研究了语块运用与口译成绩的关系,以及高、低分得分者在语块输出上的差异。研究采用语料库方法。先进行模拟口译,现场打分并录音,并将录音进行转写;然后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提取目标语块,用SPSS做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语块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与口译成绩高度相关;2)高分者与低分者在语块输出的质量和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高分者与低分者语块运用的丰富性也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语块知识及其运用对口译输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建议在口译教学中加强语块的习得和语块运用训练,提升语码转换能力。
  • 翻译研究
    张 翔
    2018, 6(3): 71-75.
    本文结合国内对科技论文标题英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关键词的科技论文标题的英语翻译方法。选取1999至2015年期间国外权威期刊工程类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客观分析标题与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简介如何使用在线翻译工具准确翻译关键词,实例说明标题英译的具体过程,并指出目前在线翻译工具的不足之处。在人工翻译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该方法能满足翻译的“信”、“达”标准,有助于提高科技论文标题的翻译质量。
  • 翻译研究
    赵 亘
    2018, 6(3): 76-83.
    法律术语翻译是翻译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指导术语翻译的思想原则是“等值”,采用的方法有概念等值、功能等值以及直译等。通过对《德国民法典》总则及其汉译本中的53项核心法律术语翻译实例进行语形结构和义素特征对比发现,“等值”原则下,译文并未显示出与原文理想的“等值”结果。大部分德语法律术语词汇汉译项并未采用“词”这一范畴,在语义上德语法律术语和其汉译项之间也鲜有主要义征完全匹配的情况。这些导致了德语法律术语的汉译名与汉语术语构成要求不符,易造成歧义结构,且未能尽数传递原文语义。在此基础上,对法律术语翻译追求的“等值”关系提出语形和语义结合的二元模式,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曲 涛 张亚南
    2018, 6(3): 84-88.
    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坚果壳》是一部由一个还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讲述的故事,情节上戏仿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谋杀小说。在非自然叙事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相关理论的观照下,通过文本细读,本文从不可能世界、叙事话语和人性伦理等三个层面解读该小说中的“胎儿”这一非自然叙述者并揭示非自然叙事形式背后隐匿的伦理内涵。研究表明,小说采用反常规叙事手法不仅为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感,同时也起到深化小说人性丑恶主题的作用,从而诠释了麦克尤恩旨在运用胎儿叙述者更自由地书写人性阴暗面的创作意图。
  • 外国文学研究
    段艳丽
    2018, 6(3): 89-94.
    “坚实的”或“坚实性”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乃至整个布鲁姆斯伯里文艺圈非常重视的一个词,这个词反复出现在其作品和其他成员的美学评论中。在伍尔夫的短篇小说《坚实的物品》中,作家以美学评论家罗杰·弗莱为原型,刻画了一个痴迷于收藏物品的男子形象,其中“坚实的”一词意蕴丰富: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对美的追求会超越世俗权势而恒久存在;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友谊的坚固也依赖于相似的审美情趣及共同的追求;就绘画艺术而言,它指画面色彩浓郁,画家要表现的应是主观情感而非客观临摹。正是受到弗莱的启发与影响,伍尔夫将后印象派绘画中的主张运用在文学创作中,反复试验,从而突破了创作瓶颈,逐步成为现代主义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