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2024年, 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5-15
      

  • 全选
    |
  • 任东升 李 潘
    2024, 12(2): 1-11.
    《欧阳海之歌》因其多维叙事及其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叙事需求的适配性,成为彼时为数不多的、被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话语层面,沙博理对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进行了调整;故事层面,沙博理对文化故事和政治故事进行异语语境转换。在话语与故事层面,沙博理根据译者身份做出不同叙事转换。以此为视角,文章分析了译者不同策略选择的动机,发现叙事转换是译者在话语与故事层面综合考量国家翻译实践的目的、国内外语境、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接受能力等后做出的平衡选择。
  • 王洪涛 张舒敏
    2024, 12(2): 12-20.
    经翻译传播而来的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知识社会学的原理为依托,借鉴其“知识人”理念,考察刘伯明对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译介与重构活动,剖析其作为知识流通和再生产的翻译活动与社会之间的互构、共变关系。研究发现,刘伯明对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译介活动,契合了“五四”时期强调科学知识与教育启蒙的社会文化语境并受其制约,而刘伯明作为译者、师者和学者的多元“知识人”身份支撑他实现了对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译介与重构,也促使他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活动。
  • 周忠良
    2024, 12(2): 21-31.
    张之洞对翻译的强国作用具有深刻认识,其赞助的国家翻译活动时间跨度之长、内容范围之广、社会文化影响之深远,足以使其彪炳中国翻译史册。本研究基于国家翻译实践相关理论,梳理张之洞的涉译言论和翻译赞助活动,探究其国家翻译观及生成逻辑,认为其赞助国家翻译本质上是一种救亡图存使命驱动下的政治文化实践,具有丰富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意蕴;其赞助翻译过程中坚持中体西用原则,为晚清国家自强图存和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张之洞的翻译赞助行为和国家翻译观为新时代中国探索文明互鉴之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 范玉梅 谢子欣
    2024, 12(2): 32-42.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对198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国际教师焦虑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焦虑研究发文量自2008年来明显增多,近三年发文势头强劲;发文区域主要来自土耳其、美国和中国等;2)实证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对象涉及各发展阶段和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特别是数学和二语教师;3)前沿话题包括教师焦虑的多维影响因素、测量工具、焦虑反应和调节策略等三个方面。最后,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其对我国外语教师焦虑研究的启示。
  • 汤轶丽
    2024, 12(2): 43-52.
    201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对外语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国家标准》提出的外语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即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内涵及关系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以提高文学赏析能力为首要目标,以“文学知识积累+文学作品研读+文学批评+评价与判断”为具体内容的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条可供借鉴和操作的路径。
  • 李亚飞
    2024, 12(2): 53-60.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覆盖面广、课时量大和通识性强的特点,是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场域。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容易受制于仅仅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为目标的单向性教学思维模式,忽略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内涵。从对话理论角度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当以教材、教法和评价三个方面为抓手,建立“语言与文化”“教师与学生”“能力与意识”的三维交叉对话网络,由此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意识,培养其跨文化沟通和文明互鉴的能力,深入贯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
  • 郭中子
    2024, 12(2): 61-76.
    和谐串行理论(Harmonic Serialism,简称HS)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带推导的优选论理论。本文首先对HS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框架予以介绍和阐释。然后基于形态—音系视角,运用HS对英语派生后缀触发词基尾的舌根塞音软腭音软化和该音变中出现的“表层非显”音系不透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指出基于规则推导模式的经典生成音系学理论和并行优选论在分析这一音变现象时存在的问题。基于音系结构的标记性,本文提出音系理据来说明以非低前元音/I/、/e/起首的派生后缀会触发所附词基尾的舌根塞音/k/、/g/出现软腭音软化。然后阐述HS严格遵循渐变性原则,能够更全面地描写和解释英语软腭音软化以及该音系过程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最后,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发现和研究意义。
  • 王成东 洪 妍
    2024, 12(2): 77-90.
    存现句一直为句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制图理论框架下,从句法-语用界面对英汉语典型存现句的生成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认为,信息结构和言语行为投射能够更清晰、直观地呈现英汉语典型存现句在语用层面的普遍性和差异性。英汉语典型存现句的普遍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NP和VP的句法位置相同;第二,位于句首的成分均为话题;第三,在CoA层,语调表现出的言语行为在句法上的分布一致;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英语词库中有there可以满足T的EPP特征,属于主语突出语言,而汉语为深层无主语句,属于话题突出语言;(2)英语存现句中LP原位生成于动词补语位置,汉语存现句中LP移位至句首话题位置;(3)NP具有[-定指]和[+定指]双重特征,但条件不同;(4)句末语调可以体现英语存现句的言语行为,汉语不仅有语调,还有句末助词,使其句法制图更丰富和抽象。
  • 张馨元
    2024, 12(2): 91-103.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培养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本文基于魏德曼的专业社会化发展模型,通过雪球抽样对来自21所院校的156位在读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进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质、关系网络和组织管理三个维度,结合分层抽样访谈结果,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三维度七要素的影响因素模型;各维度均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管理、关系网络、个人特质;此外,不同性别、年龄、婚育情况的博士生,受各维度因素影响的程度有差异。据此,建议明晰学科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科的文化建设;完善学院的保障机制,发挥学院的监督作用;建设交叉学科的导师团队,增强导师的指导作用;优化博士入学的考评机制,提高选拔人才的质量。
  • 李艳艳 杨 慧
    2024, 12(2): 104-112.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人才培养的质量关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提质增效发展,探索专博人才学术能力提升及学术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势在必行。研究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术共同体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是达成专博人才培养目标的坚实后盾;是专博个人学术成长的迫切需求。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在组织、资源、环境及技术方面具备可行性,其构建路径为:共建愿景,达成“互通、共享、交流、进步”的合作理念;搭建校内外、线上线下联合课程平台及学术交流平台,创设支持专博学术发展的有利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培训、交流及学术实践活动,形成引领专博学术发展的内容框架;联动语合中心、高校、社会力量及专博个人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 夏青 张帅
    2024, 12(2): 113-122.
    自2021年《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简称《标准》)发布以来,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中国知网40篇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标准》内容特征和《标准》应用展开,然而现有研究尚不成体系,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使用不均衡,《标准》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未来《标准》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展开:一是从研究视角上,加强《标准》的系统化研究;二是从研究内容上,强化《标准》的应用研究;三是研究方法上,加强《标准》的实证研究;四是从国际化程度上,加强《标准》的区域国别研究。
  • 郝田虎 舒 好
    2024, 12(2): 123-132.
    在近现代科学的发育过程中,哲学与科学具有同构性,二者又常套上诗之外衣。在哲学、科学与文学的互动中,科幻的诗学应运而生。自然哲学家玛格丽特·卡文迪什1666年首版的乌托邦游记《燃烧的世界》被视为原始的科幻小说。此书集中展示了卡文迪什经由幻想过滤的活力唯物主义哲学如何内蕴科幻的诗学。卡文迪什的诗学观不仅体现了17世纪西欧知识进步的时代特征,而且以其对幻想的独特认识展示了科学革命倡导的经验观察、理性精神与普遍怀疑如何孕育出一套关于科学幻想的创作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