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司炳月
    2017, 5(3): 2-7.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里,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加强和完善包括大学英语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改革、发展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包括多媒体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不但将渗透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路径和模式,而且将对学科教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势必促使外语教学步入与技术融合的新阶段。本文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论述,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期望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刘宏刚
    2017, 5(3): 8-14.
    本文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外语研究方法”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内容和定位、授课团队情况以及课程效果评价的情况。该课程于2015年秋季学期开设,授课对象是20名外语学院本科基地班学生。课程将网络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双线”结合,运用微课堂、微课程、微项目的“三微”手段,将文学、翻译、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科研信息素养的知识“四模块”的内容传授给学生。研究从学生座谈、访谈和学生作业三个维度来评价课程的效果,发现课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提升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为他们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 教学研究
    江 璐
    2017, 5(3): 15-20.
    本研究通过多个案研究归纳了译员型MTI口译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十位口译教师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笔者建构了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组织形式与活动三个维度在内的口译教师教学能力分析框架,同时指出译员型MTI口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教材难度编排欠妥、教学组织方式单一等问题。笔者对访谈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认为职业认同模糊、口译教学法培训缺失以及外部监管和激励不足是造成现有问题的主要原因。
  • 教学研究
    贾 嘉1 李 洋2
    2017, 5(3): 21-26.
    专门用途英语是高校英语教学从基础阶段过渡到应用提高阶段的有效接口。在课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它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特点,实现两个阶段英语教学间互补和多层次教学的目标。但是口译课作为应用提高阶段的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一直良莠不齐。本研究根据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法提出了口译专门用途视听说课的立体建构模式,并基于国内外口译训练模式阐述了在口译课前开设此课程对提高口译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 教学研究
    侯艳萍
    2017, 5(3): 27-32.
    本研究基于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翻译专业双语专业特点的要求以及翻译从业人员岗位实践的内容,以翻译专业阅读课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翻译专业师生进行了关于阅读课程综合设置需求的调查分析。随后重点探讨了上外翻译专业的阅读教学综合设置的实践,提出了应该开设为本科翻译专业量身定做的阅读课程,既要精研外语技能,也要提高母语修养和重视学科素养;将通识类阅读与专业类阅读并重;提倡以译促读,以读代译,重点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和思辨能力;重视实践环节,实现读—思—练的有机结合,使阅读课程更好地实现与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
  • 教学研究
    李 迪
    2017, 5(3): 33-38.
    本文是一项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报告,旨在探索不同语言输入对EFL写作协同效应的影响。共有40名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自愿参加了实验,在课余时间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续写英语作文。第一组和第二组续写故事《圣诞节的早晨》,前者阅读英文版,后者阅读中文版;第三组和第四组续写议论文《读书如何改变生活》,前者是英文输入,后者是中文输入。研究结果显示:(1)在关键值方面,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不同文体中,英文输入和输出的协同作用均强于中文输入;(2)在错误频率方面,对于两种文体而言,英文输入续写均比中文输入续写所犯错误更少,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而言,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的英语输入的协同作用强于中文输入,以英语输入阅读部分的读后续写任务的促学效果更好。
  • 教学研究
    陶 续
    2017, 5(3): 39-42.
    本文首先论证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外语教学三者的不可分性;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列举分析我国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尝试及困境;论证指出跨文化外语教材的使用有助于我国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突破困境;并以201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由常俊跃教授主持编写的CBI系列英语教材为例,提出跨文化外语教材编写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杨林伟1.2
    2017, 5(3): 43-48.
    Fillmore语义学思想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格语法和框架语义学两个理论。以框架语义学为基础的框架网络项目是Fillmore语义学思想的最新进展。前人研究从宏观视角以介绍与评述两种理论、梳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为主,鲜有关于Fillmore语义学思想发展的评价研究。本文首先概述Fillmore的语义学思想发展过程,然后从微观视角系统分析“深层格”到“框架元素”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格”问题的处理是其思想发展的主线,由“格”到“框架元素”演变体现了Fillmore由规定到描写、由理性到经验、由理论到实践、由句法到词汇的思想变化。然而,这一变化未能彻底解决“格”问题,且有重蹈格语法“覆辙”的可能。
  • 语言研究
    郭亚东
    2017, 5(3): 49-53.
    本研究在言语社区理论观照下,从语用身份论视角分析了学术会议中女性学者的话语构建。首先,论证了学术言语社区的客观存在;其次,语料发现学术言语社区中学者话语存在共性的言语表征或交际范式,具体体现在言语内容、言语方式以及语用策略中;同时女性学者的性别身份在学术交际情境中可以通过话语流露、突显和建构,具体可从语气词使用、疑问附加句、话语方式以及副语言特征等几个方面观察。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梁林歆 许明武
    2017, 5(3): 54-59.
    文章基于语料统计与分析,从词汇和句子两个维度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技巧。研究发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对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主要以“直译”为主,“直译+注释”为辅,对句子的英译主要采用“顺序译法”、“综合译法”等翻译技巧。本文旨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时政文本及其它类型文本外译提供参考。
  • 翻译研究
    高玉霞1 任东升2
    2017, 5(3): 60-66.
    圣经翻译研究是翻译学不可忽视的专门领域之一。本文以近15年大陆发表的70篇圣经翻译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为考察对象,分类和分析后发现,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研究的中间地带。然而,在研究对象、视角和方法上显得狭窄、重复和单一。鉴于此,应从三个层面五个方向上着力,做出新的探索,以便形成体系性的圣经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管机灵
    2017, 5(3): 67-74.
    译学专著《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第三版)中译本在人名、书名、地名等名称翻译、译学术语翻译、内容理解与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纰漏和失当之处。同时,中译本在译者注释、原著索引翻译等学术翻译的技术规范层面也有失范之处。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可为国外译学专著的翻译与出版提供参照和借鉴,有助于促进翻译学科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 翻译研究
    王 春 王珺子
    2017, 5(3): 75-80.
    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中译本的比较和研究。本研究将对福克纳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的李文俊译本与方柏林译本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时代,译者对读者期待视野的考虑是不同的。李译本因产生于新时期语境下的当代文学,对读者期待视野的考虑具有时代性;方译本产生于新世纪时期,且译者工作、生存语境也和国内不同。此外,在不同时代,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程 梅 薛红珠
    2017, 5(3): 81-84.
    流散人群在全球范围的迁移、漂泊令空间话语构建成为文学关注的焦点。空间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具有强大的话语功能,讲述着空间框架下发生的故事。加勒比女性文学中常见的“房屋”比喻构成了流散文学重要的空间话语形式。“房屋”既可以庇护人,也可以禁锢人,表现出加勒比女性一方面寻求保护,另一方面希望突破传统束缚的矛盾身份特点。处于“房屋”空间的人物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构建空间话语,反映出当事人的流散生活状态,进而指向流散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 外国文学研究
    姜美冰 殷晓芳
    2017, 5(3): 85-89.
    “始于欢乐,终以智慧”是罗伯特·弗罗斯特最具代表性的诗歌理论的之一。本文依据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真理观理论对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及诗学观念进行阐释分析,研究发现弗罗斯特的诗歌具有流变的及调和的实用主义真理特点,其“终以智慧”的诗歌理念符合流变的及调和的实用主义智慧。
  • 书评
  • 书评
    高 博
    2017, 5(3): 90-92.
    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还是“国别文学”,这一问题在我国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此问题进行讨论,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杨淑华博士的新作《翻译文学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叙事影响》通过分析西方(后)现代派对中国先锋小说的影响,论证出翻译文学的本质属性—“文化间性”,继而提出翻译文学应该属于具有独立地位的第三种文学形式。
  • 书评
    张 懂
    2017, 5(3): 93-97.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众多,且各有所长。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相互验证,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展的新方向。Paul Baker和Jesse Egbert共同编著的《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的三角验证方法》就是采用多角度互证法的佳作,也是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采用多角度互证法的首次尝试。本文旨在对该书作介绍和评价,指出其贡献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