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语言教育》,

过刊目录

  • 全选
    |
    教育论坛
  • 教育论坛
    严永怡
    2019, 7(1): 2-7.
    社会文明模式的变迁要求教育模式作出相应的转型。我国教育的现代性转型可以通过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性教育模式、深化教育的国际合作来实现;后现代教育转型没有成型的模式可资借鉴。教育的现代性转型要求从传统的专重知识型向知识和技能并重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后现代教育虽尚无成型的模式,但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契合互联网+、文化+特征,是目前可以确定的转型特点和方向。
  • 教育论坛
    王立群
    2019, 7(1): 8-13.
    美国托福考试的定位与其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密不可分。首先,产生于冷战背景下的美国托福考试承载着“冷战的特色基因”,其功能定位在于美国意识形态的国际输出。其次,作为托福考试主办方机构之一,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慈善中输出美国的意识形态,考试的实施推行基金会模式。第三,近年来,托福考试报考人员的低龄化趋势更彰显了其传播美国意识形态的用意,报考对象从成年人逐渐低龄化。中国政府应该从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安全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托福考试的定位;建立国家外语测试监管机构以掌控托福考试的现状及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构建出国留学标准体系,以确保出国人员的意识形态不受过度影响,并最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
  • 翻译研究
  • 翻译研究
    吕世生 袁 芳
    2019, 7(1): 14-19.
    本文分析了十八世纪中晚期至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古典戏曲在英语世界的翻译、演出与接受过程,发现十八世纪以来英语世界接受中国古典戏曲的过程为两个阶段:自我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立场。第一阶段,他们接受了中国戏曲的思想价值,但并不接受其美学价值;第二阶段,中国戏曲的美学价值开始成为关注的重点,并表现为翻译、研究、舞台演出等多种接受形式。两个阶段具有明显差别,第一阶段为中国戏曲与英语文化的相遇相知,但“文化误读”特征十分明显。第二阶段中国戏曲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逐渐被接受,既有文本翻译,也有戏曲本体研究,更有多场舞台演出,而且“文化误读”成分明显减少。两个历史阶段显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历史过程的一般规律,中国文化为他者文化接受往往起于文化利用,期间多伴有明显的文化误读,但随着两种文化接触交流的加深,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不断为其认同,同时文化误读不断减少。文化误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然历史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将会不断彰显。
  • 翻译研究
    周正东 张 政
    2019, 7(1): 20-24.
    《楚辞》里众多纷繁复杂的文化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典籍英译的难点,也是影响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自制的小型汉英平行语料库,比较汉学家韦利、霍克斯以及宇文所安在译介《楚辞·九歌》自然景物、巫灵习俗以及神灵世界时所构建的文化意象,分析其在译语文化系统中的内涵、功能以及局限,以期对本土译者在翻译中国传统典籍文化意象时有所启发并提供借鉴。
  • 翻译研究
    文 军 李 艳
    2019, 7(1): 25-32.
    本文以宇文所安英译的《杜甫诗》全六卷为研究对象,采用描写研究方法,探究其中“服饰”名词的英译策略。发现译者倾向于采用译诗词语的简化策略,将原文中古旧的服饰名词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英语,具体包括概括法、具体法、释义法、增添法、节略法、替换法以及直译法七种翻译方法。考虑到译文在目的语读者中的可接受性,在忠于原文内容的前提下,译者也会根据具体语境,用不同的策略翻译同样的词语。
  • 翻译研究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
    2019, 7(1): 33-39.
    本文对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下的节略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节略法包括译者节略和编者节略两大类,译者节略又可以细分为因译诗形式而节略、因文化空缺而节略和因译者误解而节略三类,以上两大类节略和三小类译者节略共同构成了节略法的方法体系。深入研究汉语古诗英译策略体系对于古诗英译实践,进而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指导意义。
  • 翻译研究
    冯 华
    2019, 7(1): 40-45.
    翻译即是诠释。当今的诠释学已经从早期圣经诠释学中仅对《圣经》的“神言”进行阐释,发展为对普通文本中的“人言”进行领悟说明的、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研究体系。而“经文辨读”作为宗教之间对话的重要方式,又将诠释学的研究中心由“人言”带回到了包含东方视角的“神言”。以“经文辨读”的角度,比较理雅各译本与其它《论语》英译本中对“天”的诠释,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先秦儒家对“天”的信仰。我们正处在复兴传统和回归经典的边缘,回归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宗教复兴或图腾崇拜,而是通过经典作品中诗样的语言。
  • 教学研究
  • 教学研究
    申艳娇 夏 洋
    2019, 7(1): 46-51.
    本研究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个人动态法”对一名英语专业学生课堂学业情绪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业情绪的动态变化体现出以下特征:1)课堂学业情绪受到不同课堂教学内容影响而产生变化;2)课堂学业情绪会随着课堂内容发生相应的吸态和斥态变化,即当研究对象处于积极学业情绪,学业情绪为吸态,处于消极学业情绪时,学业情绪为斥态;3)研究对象的情绪变化受到自身和课堂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非线性发展特征和体现出对初始状态的敏感性。
  • 教学研究
    安利红 陈哲新
    2019, 7(1): 52-58.
    “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具体工作,这一教育过程包括三个主要因素:顶层设计——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保障顶层设计实施的客观条件——国际化的教学条件;体现顶层设计实现的主体——国际化的学生。
  • 语言研究
  • 语言研究
    王志军
    2019, 7(1): 59-67.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的语言分析框架大多只关注句法或词语结构这一单层信息结构的组织规则,往往忽视了所谓“边缘成分”(如插入语和话语标记等)在话语组织和表达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Kaltenb*ck和Heine等提出的“话语语法”框架与认知神经语言学中大脑功能偏侧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提出话语建构的双层组织模型——接入语层和句子层共时组织模型,并结合接入语之一的话语标记“对不对”“对”的功能和生成来具体阐明话语的双层组织模型的运作机制。话语的双层组织模型将为考察接入语的功能和生成、探讨理性语言和表情语言、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以及研究语法和修辞的界面问题提供参考。 
  • 语言研究
    王银霞
    2019, 7(1): 68-73.
    话语标记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形式,不影响话语的真值表达,具有句法上的相对独立性和非强制性,因此语法地位并不确定。本文梳理和评述了语法化、语用化、征派等理论对话语标记的阐释力,分析发现:话语标记的生成和语法地位取决于研究者如何描述语法的概念和对语言演化过程进行参数设置,因对话语标记的演化过程和结果关注不同,研究者的结论迥然不同。
  • 语言研究
    邢春燕1 冯德正2
    2019, 7(1): 74-79.
    本文从语境重构理论出发探讨了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文性构建,并集中考察了溯源互文与体裁互文两种互文方式在广告中的多模态实现及其功能。通过对近100多篇广告的分析,我们发现,使用溯源互文的语篇溯源手段大部分为高介入值的“认可”,表达对产品的支持。但如果语篇来源为科学研究、科研人员或科研机构,广告则为了表现引文的客观性可能使用中介入值的“承认”。在体裁互文中,广告语篇借助动态媒体的强大再现力重构以爱情、进步、孝心等为主题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多模态平面媒体重构其他体裁。总体而言,互文性可以削弱广告叫卖本质,增强说服力。 
  • 外国文学研究
  • 外国文学研究
    焦鹏帅
    2019, 7(1): 80-85.
    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意义之音,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历时梳理其出现语境,有述有评,指出该理论功能和价值在于打破规则重音,凸显节奏,刻画人物性格;其内涵不仅仅在于音义对应,也包含了话者说话的语气和情绪,还包括了基于说者与听者共同的语言背景,听者对于说者的主观经验认知。它是一个复义性概念,是现代诗的基本节奏特点。厘清“意义之音”的来龙去脉,对于正确理解弗诗本身及其他诗歌创作手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汉语诗歌创作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外国文学研究
    王 威
    2019, 7(1): 86-91.
    本文以卡莱尔和狄更斯的结构批评为研究对象。在他们的社会批评之中,现实与理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种具有强烈张力性的批评结构。本文主要以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他们在社会构成、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实在性等方面所持的观点。结构批评的存在决定理解卡莱尔和狄更斯的社会批评有必要将理想维度的在场、功能和作用纳入思考。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文学现象,这种由现实和理想所构成的二维批评结构说明现实主义文学同样融入有理想主义因素,对于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全貌同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外国文学研究
    李方木1 邢雪晶2
    2019, 7(1): 92-96.
    在《我弥留之际》的送葬情节背后隐藏着一个有关消费的隐性进程,小说颂扬显性情节中人物高尚行为的同时,又在隐性进程中揭露了他们丑陋的个人心态。然而,人物的消费主义理念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客观上促成了送葬之旅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在为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面前的国家干预破题。由此来看,这是一部影射经济危机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