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编委会成员    |    投稿指南    |    订阅方式    |    会员中心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网络预发表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6年 4卷 15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本期目次
 
       本期目次
1 自然不存,人何安在?--论生态伦理关照下《夜猎》中的反乌托邦图景
郑永旺

评论界对科兹洛夫的长篇小说《夜猎》的反乌托邦属性认识基于文本中与极权主义相关的内容,即这个世界之所以疯狂,是因为高压极权政治所致,人若要突破生存的困境,就要突破行为底线。本论文在生态伦理的视域之下分析小说中世界末日图景的生成原因,指出反乌托邦的存在以上帝的缺席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为标志,在这样的时代,人只有放弃生存,才能获得生存。

2016 Vol. 4 (15): 1- [摘要] ( 605 ) HTML (1 KB)  PDF  (0 KB)  ( 125 )
2 处所意识的重新建构--有吉佐和子《复合污染》之生态批评解读
杨晓辉 朱玉萍
本文日日本著名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的生态小说《复合污染》为本文分析对象,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其处所意识。该作与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的佳作《寂静的春天》具有一定的互文关系。有吉佐和子在处所意识下,将处所从美国迁移到日本,进而放眼全球,从历史、社会因素等维度,阐释了日本和平年代的“战争”、民众的生态苦难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危机。该小说体现出深重的生态忧思和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可谓了解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药污染、食品安全问题之佳作。遗憾的是该作在我国鲜有译介,更遑论研究。日益加剧的生态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今日重复《复合污染》,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2016 Vol. 4 (15): 2- [摘要] ( 326 ) HTML (1 KB)  PDF  (0 KB)  ( 116 )
3 俄罗斯白银时代生态创作思想探析
赵雪华
当代俄罗斯生态文学研究热潮是对“人与自然”这一古老主题的延展研究,回溯经典,白银时代的生态文学创作具有承前启后的特征,其创作思想由以下三个维度构成:生态情感维度、生态危机意识维度和生态伦理道德维度。生态作家的创作思想并未止于此,从深层次讲,“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精神生态危机的解决是俄罗斯生态文学创作的最终使命。
2016 Vol. 4 (15): 3-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130 )
4 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
宋羽竹

拉斯普京被誉为“俄罗斯社会的良心”,他在生前创作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中,通过自然与女性的悲剧呈现出俄罗斯自然生态与道德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界图景。将自然与女性置于“他者”地位的行为剥夺了二者作为主体的话语权,实质上是违背二者自然本性的表现。拉斯普京在这部作品中对于社会弊端的诸多探讨体现了他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同时也契合了“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即道不违自然,尊重万物之本性的主体意识。

2016 Vol. 4 (15): 4- [摘要] ( 497 ) HTML (1 KB)  PDF  (0 KB)  ( 131 )
5 “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与想象空间--以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考察为中心
吴光辉
近代日本人本人的中国考察之中“中国形象”遭遇到的最大问题,与其说是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异,倒不如说是“中国形象”内在的一种张力、即“形象张力”的问题。就在这样的紧张关系之下,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考察自中国的外部表象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家族或国民性、美术或宗教、风俗习性、文学志趣、文化性格、地域风土等一系列领域,逐渐地构建起有别于日本的、作为“文化他者”的中国形象。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现代性理论(Modernism)成为日本知识分子“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与想象空间的理论基础。
2016 Vol. 4 (15): 5- [摘要] ( 30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 )
6 钓鱼岛购岛事件后日本主流传统媒体中国报道研究--以《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的对比为例
宋刚
在2012年“购岛事件”发生以后,中日两国关系进一步降入冰点,这一时期正值我国在成功举办奥运、GDP超越日本之后,通过“他者之眼”获得自我认知的需求较为活跃的时期。本文力求通过梳理《读卖新闻》与《朝日新闻》所代表的日本主流传统媒体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涉华报道,采用定量分析与重点领域定性分析的方法,找到当代日本媒体眼中的当代中国形象。
2016 Vol. 4 (15): 6-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119 )
7 俄语быть存在句和汉语“有”字句的认知探析
林立娟 刘丽媛
存在句是俄汉两种语言表达“存在”概念范畴时使用的一种句子类型。俄罗斯和中国学者对存在句的结构、语义特征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但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的并不多见。本文论述了俄语быть存在句和汉字“有”存在句在结构、语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通过运用范畴化和原型范畴理论凸显理论、象似性原则对其异同进行认知探析,试图揭示俄汉民族在认知风格、民族习惯上的异同。本研究既能使我们更好地掌握俄语быть存在句和汉语“有”字句在结构、语义方面的异同,又能帮助我们在交际中准确地使用它,还能使我们了解到俄汉民族的认知特点。
2016 Vol. 4 (15): 7- [摘要] ( 489 ) HTML (1 KB)  PDF  (0 KB)  ( 119 )
8 中日新闻标题时体标记省略的考察--以《人民日报》和『NHK新聞』为例
薛晨 刘琛琛

本文对2016年《人民日报》和NHK新闻的网络版进行了收集和统计,就中日两国的新闻标题的时体标记的缺省进行了考察。与以往的时体研究不同,本文着眼于新闻标题这一特殊语境,结合本次收集的新闻标题实例,探讨了动态助词“着”、“了”、“过”三个时体标记的使用特点,分析了中日两种语言在标题语境下时体标记使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为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日语新闻标题提供些许帮助。

2016 Vol. 4 (15): 8- [摘要] ( 633 )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9 影响高校教师研究意向的实证研究
王冲 李筱平

教师的科研意向对科研产出有着重要影响,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发展动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对不同属性的高校教师自身评定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发现高职称教师、男性教师以及985”和“211”大学教师的研究意向较强;民办大学和市属大学的教师对学校的科研制度、政策、资源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文科领域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研究活动相背离的倾向较明显。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影响教师研究意向的诸要素中,高校对教师的研究要求导致了研究时间的不足;而高校科研资源制度保障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研究意向,也在某种程度上确保了教师的研究时间;教学与研究的融合,对提高研究意向具有促进作用。

2016 Vol. 4 (15): 9- [摘要] ( 328 ) HTML (1 KB)  PDF  (0 KB)  ( 122 )
10 中高级日语精读课的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效果评估--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为例
魏然

本文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为例,结合访谈与问卷调查法,总结中高级日语精读课思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并评估其效果。首先,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分析、推理和评价技能的分类维度归纳出了段落概括、小组轮流讲解文章、教师进行理论、方法多角度补充等12种教学模式。对这些模式效果评估的问卷统计显示:画概念图等个性化的模式满意度较高,同课型教师应加强横向联合;同时,应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学生需求结合,课堂时间与课外工作应有效衔接。

2016 Vol. 4 (15): 1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1 )
11 中日法与丝绸之路的互惠关系
王敏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家喻户晓,睡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丝绸之路”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自古以来,日本就对丝绸之路充满神往。到了唐代,日本全方位学习中国先进文明,经由丝路传到日本的文化、物产、技术等对日本,尤其是对日本养蚕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进入16世纪以来,日本转向西方学习并引进其近代化成果。染织业引进了法国里昂的先进织染技术,开创了大型近代化丝织产业。“丝绸之路”启示我们:内外交流总双向的,内外互惠的影响越是持久,该项目的双向意义和价值越能被验证和公认。同时它提示我们,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开通与维系,是因为在物质交流之中始终贯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并由此叠加了引人心神向往的魅力。这种历经千载验证的恒久智慧,至今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2016 Vol. 4 (15): 11-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0 KB)  ( 117 )
12 流水句与翻译
高宁

流水句研究至今已有30余年,理论探讨却停滞不前,核心概念始终未得到充分关注深究。另一方面,流水句频繁出现在翻译研究的论述之中,可商榷之处甚多。本文总结、梳理有关流水句的各学说,并出自己的定义。在基础上,分析交叉研究中所存在四个问题,并提出在翻译实践层面流水句与翻译有机结合方式找对文体,多用零句,包括NPVP,控制使用SP和关联词语。

2016 Vol. 4 (15): 12-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0 KB)  ( 145 )
13 圣经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罗约翰和李树廷圣经韩译为例
陈艳敏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译者主体性包括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在圣经翻译中,译者的能动性、受动性与为我性分别在神译名翻译、信仰背景、译经原则中凸显。本文对比罗约翰和李树廷的信仰背景、翻译原则及神译名翻译的差异,指出在圣经翻译方面,译者的信仰背景是至关重要的要素,译者信仰背景塑造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决定译经策略与神译名的翻译。

2016 Vol. 4 (15): 13- [摘要] ( 417 ) HTML (1 KB)  PDF  (0 KB)  ( 113 )
版权所有 © 2014 《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邮政编码:116044
电话:0411-86119557    Email:dbywyy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