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
何志勇 孟海霞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全文: PDF (0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摘要: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形式对等与意义对等之争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借鉴翻译语言学派对形式与意义的理论阐发,以日本和歌的汉译为例,从诗学、可译性与历史演变的三个维度论述了诗歌汉译中选择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可行性与历史必然性,以期深化外国诗歌翻译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诗歌的形式是诗歌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形式,也就失去了诗歌存在的价值,这是诗歌翻译形式选择的诗学依据。其次,本文结合纽马克提出的审美三要素——结构、比喻和声音,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分别探讨了韵律层面与意义层面对等翻译的可行性。在韵律层面,汉语与日语在标准音步与音步组合规律上的一致性为和歌汉译“57577”定型译法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在意义层面,汉语的单音词在诗歌中转换为双音节的韵律词既是译诗为诗的需要,也有效解决了汉字与假名意义不对等的问题。因此,音步对应与韵律构词是和歌形式对等翻译的可行性理据。最后,本文通过梳理近代中国外国诗歌翻译的历史演变,发现其策略是先从传统诗型的归化译法开始,经自由译法过渡,最后逐渐向忠于诗歌形式特征的异化方向不断深化。可见,诗歌形式的翻译是我国诗歌翻译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 文章最后指出,在中译外成为我国主流翻译方向的文化语境中,文学作品中译外的归化取向与外译中的异化取向是二者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策略体现,在本质上不仅不是矛盾的,反而是一体的两面,共同服务于我国当今的文化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诗歌翻译;形式对等;音步对应;归化;异化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何志勇 孟海霞
    
引用本文:   
何志勇 孟海霞. 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1, 01(04): 53-.
链接本文:  
http://112.126.70.247/wy/CN/     或     http://112.126.70.247/wy/CN/Y2021/V01/I04/53
版权所有 © 2014 《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
地址: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6号  邮编:116044   电话:0411-86119551   Email:dwflatt@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